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科技情报研究所,是我国大陆最早从事台湾农业及闽台合作研究的省级公益型科研机构。2000年11月,经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增挂“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牌子;2013年3月,增挂“福建省农科院农科出版中心”牌子。内设所办公室、科管室、台湾农业研究室、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室、农村发展与规划咨询研究室、院图书馆,以及《福建农业学报》、《台湾农业探索》、《福建农业科技》编辑部等9个科室。现有在职职工5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名,包括正高职称8名,副高职称8名,博士(生)4名,硕士17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位于省会郑州市,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前身是创建于1909年的河南省立农事试验场,1955年由开封迁入郑州,1959年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72年改称为河南省农林科学院,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复称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至今。现设有小麦研究中心、粮食作物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烟草研究中心(许昌)、园艺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芝麻研究中心、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等13个直属科研机构、9个职能处(室)和1个直属单位;有20多个国家和省级研究中心、基地依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同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还在业务上指导20个市农业(蔬菜)科学研究所(院)、30个县(市)农业科学试验站,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全省农业科研体系。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最早为1913年创立的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图书室。1927年以后,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先后与他校合并,成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农科、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图书室也随着成为这些学校的图书馆分馆。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独立建校并同时建馆,1985年建成并为现在使用的近万平方米的独立馆舍。2004年9月,建立了图书馆分馆。2011年10月建立了龙子湖新校区分馆。2012年9月建立了许昌校区图书馆分馆。目前,图书馆共有阅览室近20个,阅览座位近3000席,阅览室平均周开放72小时,最长达98小时。 我馆具有较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农业、生物文献为主体,兼有经济、理工、人文、社科等多类型、多载体的馆藏体系。在1991年全国文献资源布局调查中,我馆农业科学类图书收藏量排名全国第五、生物科学类排名第十。近几年来,我馆在加强网络化建设的同时,更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购置了多种大型中外文数据库和光盘视听资料,目前,馆藏文献总量已达近25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2.05万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
新疆畜牧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实有人数34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9%。大学本科占59%,大专占29%。高级职称23%,中级职称44%,初级职称17%。 科技信息研究所于1984年1月成立, 其前身是新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创建于1959年。四十多年来,新疆畜牧科技信息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坚持科技信息为自治区领导决策服务,为新疆畜牧业经济发展与建设服务,为科技进步、畜牧业生产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业务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业务工作从图书管理扩大到数字化数据库检索查询服务;科技查新咨询服务;汉、维、哈《草食家畜》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畜牧领域计算机软件研发、信息平台建设;情报调研和畜牧经济研究;声像服务等。 编辑出版刊物颇具影响。由我院主办信息所承办的汉、维、哈三种文版的《草食家畜》杂志,汉文杂志于1980年创刊至今共出版129期,维文杂志于1984年创刊至今已出版84期,哈文杂志于1988年创刊共出版64期。这三种杂志的正式出版发行为我国和我区从事畜牧业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畜牧科技情报信息、生产管理经验和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料,对促进我国和我区畜牧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咨询服务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