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ubmitted by admin on 19 January 2017
Country
Geographic scope
Global

        广西农业科学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辖的农业科研单位。其前身是著名教育家、科学家马保之先生于1935年创办的广西农事试验场,至今已有77年的历史。现主要从事种植业为主的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是粮、糖、果、菜、油、麻、食用菌等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栽培、农产品加工、营养、植保、农业环境等配套新技术研究。全院占地约338公顷,其中科研试验用地297公顷。   一、机构设置   院机关设有院办公室、人事处、科技处、计财处、行政处、成果转化处、国际合作处、机关党委、监察室、项目办、科研基地办、离退处、保卫处等13个处室。     科研机构设有甘蔗研究所、玉米研究所(旱粮作物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园艺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蔬菜研究所、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能源作物研究所、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花卉研究所等19个专业研究机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分别与广西柳州、河池、桂林、百色、玉林人民政府共建了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桂西分院、桂北分院、百色分院、桂东南分院。   二、科研团队与平台       目前,我院主要的研究团队有水稻育种与栽培、甘蔗育种与栽培、西甜瓜的育种与栽培、果树的育种与栽培、蔬菜育种与栽培、玉米育种与栽培、花生育种与栽培、薯类育种与栽培、大豆育种与栽培、植物虫害、植物病害、植物组培苗、土肥研究、微生物研究和广西作物学科人才小高地研究团队,共设有64个研究室(组),承担着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课题等各类课题400多项。               我院现在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国家木薯改良中心广西分中心、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广西甘蔗品种改良分中心、国家热带果树品种改良中心广西香蕉分中心、农业部甘蔗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甘蔗育种与栽培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作物学科人才小高地、现代化低温干燥种质资源库等一批高起点的科研设施和平台;现有各类作物品种资源和中间育种材料近6万份,建立水稻、甘蔗、花生等多个国家作物品种资源圃和区域性的作物资源圃,保存有各类农作物优异基因资源;设立有水稻、玉米、甘蔗、葡萄、大豆、蔬菜、西甜瓜、香蕉、麻类、马铃薯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综合试验站;建有广西玉米良种原原种扩繁基地、广西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与30多个国际农业科研机构和院校长期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馆藏农业科技书刊资料13.5万册(卷)。同时主办出版《南方农业学报》,联办《西南农业学报》及国际刊物《Sugar Tech》。       三、人员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底,全院有在职职工949人,其中科技人员673人,高级职称234人,中级职称280,初级职称(含以下)159人;博士79人,硕士307人,在站博士后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西优秀专家10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8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9人。       四、科研成果成就       1964-2011年,已完成科研项目2000多项。改革开放以来,获各级科技成果奖励项目410项,其中:国家级37项、省部级(区)级275项。通过国家、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372个,推广面积达11亿亩。30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出版科技论著近180部,发表科技论文6000多篇。科技成果转化率90%以上,每年为社会增益10亿元以上。       五、国际合作交流       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加拿大钾磷研究所等30多个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培训。近年来,顺利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开办国际培训班,发起成立国际糖业科技协会(IAPSIT),参与出版国际学术刊物,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绩斐然,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广西农业科学院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扬“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持续创新、服务三农”的立院方针,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